战场篇:他们已在武汉协和医院战疫28天!
引言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湖北尤其是武汉的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依然时刻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在《后方篇:我们做着我们应该做的事》中,我们看到了《出战篇:我们盼望你们平安归来》里医生校友身着战袍的身影。转眼间,驰援武汉协和医院的两位医生校友已奋战了28天。他们在疫区前线的战况如何呢?这无疑是后方的我们最牵挂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在援鄂一线的战场——看看在过去的28天里他们是怎样战疫的!
3月初,荆楚大地雨雪交加,但再大的雨雪也不能动摇一中儿女抗击新冠肺炎的决心。晚上10点钟,当我们连线刘王凯医生时,他正出发前往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他告诉我们今天他是上夜里12点钟到次日8点钟的班次。上班前争分夺秒地做好防护准备工作,从踏入隔离区起,他便聚精会神、马不停蹄地忙碌起来:查房,问病史、写病历、写病程,开医嘱查验单,为病人做心电图、深静脉穿刺、侧卧位翻身,送病人做CT,同病人聊天了解其状态和需求。重症病区的患者大多是高龄老人,并发症多,包括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很多患者都缺氧,无法自理。所以这些常规工作对赶来支援的刘王凯来说挺有压力的,他透露:“刚来时,看到病人病情很重急需救治,我什么都不想说,就只想好好救人。”
刘王凯是一名儿科医生,同时也是一名抗击过非典的老将,由于医疗队接管的是成人重症病房,他便做了住院医生,身经百战的他快速地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全力以赴地与病魔展开了较量。一次下半夜值班时,有位病人呼吸机参数很高都维持不了正常呼吸,他和同事第一时间请示了上级医生,想方设法进行救治,用尽了一切药物和措施,终于在天亮之前把病人的病情稳定住了。一个月以来,他经历了很多这种异常艰辛与死神抢时间的急救,重症病人救治难是他面临的最大挑战。
刚开始时,经常有危重症患者抢救不回来,救治压力很大。在如此高压的环境下,他始终坚守一线,一丝不苟地完成日常工作。受访时他谦虚地说:“作为一个儿科医生,来到成人病房没法像呼吸重症医生那么专业,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我只能做点小事、帮点小忙,起的作用很小,但是能够做好一个住院医生的角色已经让我很开心,让我觉得自己来武汉也能够起点作用。”
面对重症病房里的生离死别,大部分人是焦虑的。被刘王凯帮助过的校友都知晓他是一个亲切乐观的人,而他说刚到病区时,真的笑不出来。死亡面前,有的患者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在病房他除了要看病治疗,还要安抚患者情绪,为患者讲解病理、解惑释疑,鼓励患者好好吃饭转移其焦虑,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尽力减少患者因对病魔的恐惧而产生的消极影响。随着疫情一天天好转,大家都慢慢开心乐观了起来。
2月29日,该病区一位大爷治愈出院时,对刘王凯及其同事手动点赞并激动地说道:“在这儿的20天,感谢医生和护士对我的精心照料,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很感谢你们!”据悉,这位患者一度经历了透不过气,要靠吸氧维持生命,到能够脱氧,最后顺利出院,真可谓是死里逃生!因此刘王凯不禁感慨道:“看到他痊愈出院,我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同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重症病房的蔡跃新和刘王凯一样负责着查房、收治病人等工作,此外,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开展鼻咽拭子核酸标本采集的培训工作。经研究可知,鼻咽拭子具有检测阳性率更高、减少采集者的暴露等优点,可提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精准度、降低暴露风险。为迅速提升非耳鼻喉科专科的医生和护士对鼻腔鼻咽结构的了解,掌握鼻咽拭子采集要点,蔡跃新医生在其负责的病区争分夺秒地进行现场示范教学:“将患者头部转向一侧,纱布遮住口腔减少飞沫喷出,将咽拭子轻轻转动沿着鼻底进入至鼻咽,切记勿暴力损伤患者鼻腔粘膜。”虽然防护服、隔离衣密闭性好,穿起来不透气,闷热,呼吸很不顺畅,工作起来不方便,但同病区医生护士们还是很好地掌握了要领,顺利完成了任务。其实鼻咽拭子是有暴露风险的,但是想到培训过后可大大提高咽拭子核酸检测标本采集效率和质量,为新冠肺炎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有力参考,进而保证重症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救治以及确定痊愈出院,医院能够将有限的时间和资源用于救治更多的患者,个人安危被他置之度外了。
蔡跃新医生为气管插管患者行鼻咽拭子检测
蔡跃新医生为患者行下肢深静脉穿刺
“小蔡是个好同志!”同事在朋友圈记录下蔡跃新的一则小故事。2月21日凌晨,由于武汉天气寒冷,日常工作繁忙导致进食饮水减少,值班前蔡跃新校友突然痛风发作,同事急忙为他寻来止痛药。然而蔡跃新在知晓服药后可能有腹泻的副作用后,直接忍痛不吃药进入隔离病区查房。因为疼痛,他在病房里一瘸一拐地走着,坚持做着当晚的工作。工作了1个钟后才得以稍作休息,同事让他先回酒店休息,但他想着患者的病情瞬息万变,随时要做急救准备,如果他先下班,同事的工作强度就更大了,所以拒绝了同事们的建议。咬牙扛了3个多小时,最后实在痛得受不了,他才交班回去。连线蔡跃新时,为了让在穗一中校友放心,他说:“我身体情况良好,现脚伤已痊愈,国家对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保障到位了。”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患者被病魔折磨的痛苦和对活着的渴望,奋战一线的医生最能感同身受。为了早日驱除病魔,平安归来,他们以无畏的勇气和惊人的毅力,全力以赴救治每一位患者,疫情不退,他们不止。而在他们身后,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各级人民政府的精准施策,有全国人民的支援助力,有揭阳一中广州校友会理事会及全体校友在后方并肩作战,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我们不获全胜,决不撤退!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赢!
撰 稿 | 90届陈卓旋
审 稿 | 79届杨研书、82届黄林湃
审 定 | 57届谢少波
网 络 编 辑 | 95届陈鲁斌、96届蔡志和
校 稿 | 91届蔡伟珊、96届赖禧瑶
附:驰援武汉协和医院的校友简介
76届刘王凯校友
中共党员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博士
熟练掌握儿科常见病诊治,专长新生儿疾病诊治。早产儿院内外营养管理,早产儿智护训练等。主要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伦理与沟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血液与净化专委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小儿遗传代谢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新生儿分会常委、广东省脑发育与脑病防治学会儿童发育康复分会常委。
81届蔡跃新校友
中共党员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医学博士
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工作十余年,主要擅长结合显微镜及耳内镜完成各类耳微创外科手术并手术量已超过1000台。擅长各型中耳炎、中耳胆脂瘤、耳硬化症、先天性小耳畸形、听神经瘤、耳部及侧颅底肿瘤显微手术治疗;对耳聋、耳鸣有深入研究;擅长儿童中耳炎、儿童鼾症、新生儿听力筛查、面瘫、梅尼埃病的诊断与综合治疗。主持多项耳科国家级及省部级基金项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逸仙优秀青年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