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小技巧 校友话你知 | 第6期公务员校友沙龙
细雨迷蒙三月天,备战公考绷紧弦。每年的3月份,正值地方公务员考试的报名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总有不少有意于公务员工作的人花时间投入到公务员考试的备考中。今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和广州市公务员考试时间都是3月中旬。那么,究竟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做公务员?公务员工作与其他工作有何区别?在公考中该如何选报适合自己的岗位?如何备战公考笔试以及如何在公务员面试中脱颖而出?本次沙龙特意邀请了在公务员系统中工作的校友一起来分享经验。
2016年3月17日下午,第六期校友行业沙龙之公务员备考交流活动在广州塔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常务理事77王武东校友所创办的企业)会议室举办。本期沙龙由揭阳一中广州校友会秘书处行业系统活动组承办,由84届方晓阳校友主持,并邀请了八位在公务员系统工作的校友担任分享嘉宾,其中亲临现场进行分享的校友包括在省委统战部工作的76届陈晓霞校友、在省高级法院工作的81届林依佳校友、在黄埔区发改局工作的84届苏敏校友、在黄埔海关工作的84届陈黛芝校友、在国税局南区稽查局工作的89届林洁忠校友、在越秀区地税工作的89届余嘉琪校友。
从国企到公务员,从汕头到广州
76届陈晓霞校友现在省委统战部工作,有过十年国企工作经验的她跟我们分享了自己从国企员工身份到公务员身份的转变过程。陈晓霞校友汕头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汕头国企工作,工作七、八年后为了寻求突破,报考了汕头大学在职MBA。她因工作借调来到广州,期间顺便参加公务员考试被录用,自此与广州结缘。现在的公务员工作让她觉得充实,广州的生活环境也是她所追求的。她觉得如今的公务员考试很公平,新领导新政策的出台也让大环境变得更透明。就工作忙碌程度而言,她觉得做公务员,尤其省直、广州的公务员,其实也很忙,很难“混日子”。她告诉我们,不管是选择国企工作还是公务员工作,最重要是要估量自己的特质,要清楚自己究竟适合怎样的工作环境。一个城市的人文环境,一个单位的工作氛围,这些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如果觉得自己不适合原来工作的环境,就要适时作出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而要走上公务员道路,要注意放松自己,保持平稳的心态。
保持职业尊荣感,稳定中保持热情
81届林依佳校友从“为何考”、“如何考”、“工作体会”三个方面做了分享。她首先提到职业尊荣感和职业信仰,说到法院工作带给个人的社会荣誉感和满足自己心理上、精神上的正义感,能够实现职业理想,都是工作的动力。
她认为,公务员工作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新入职人员一般从事的主要是辅助性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踏实、细心。体制内的条条框框比较多,初入单位要多学习如何与领导同事相处,尽快融入部门氛围。不管是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最关键的是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在考试技巧方面,她认为战线不要拉得太长,1-3个月较适宜,同时要保持“题感”,避免生疏。有些税务、政法等专业性较强的职位,报考条件中可能会要求考生持有相应的资格证,如政法系统会要求考生已经通过司法考试。这也是有意报考公务员的同学需要注意的。
做足前期调研,放平考试心态
84届陈黛芝校友分享了她当年选择报考公务员时的心得——首先,要保持平稳的心态,报考时候要再三考虑清楚自己是否是适合公务员工作的,要根据自己对未来生活的预期以及结合自己的性格去判断。公务员就是一份工作而已,并不是人生的唯一命题。当初她也是经过再三考虑然后放弃读研选择公务员。其次,报考时要注意:人多不难考、国考不难考、尽早备考。只招一人的职位相对会难一点,但并不是报考人多的职位就是难考的。按照招考比例除去部分没准备好的,那么机会还是很大的。只要职位是适合自己的就大胆去报,最后还是看自己实力的发挥。而国考的命题者都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局的专家,那么国考都是最严谨的命题,要相信自己的准备和能力发挥。
考公务员也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多次尝试,不要轻言放弃。此外,在备考时候要先去了解好自己报考职位的报考要求,比如对党籍、户口、基层工作经验等的要求,还要去了解工作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针对笔试备考要练习作真题,对面试的准备则要注意不要走传统化的面试培训套路。总而言之,要呈现自己自信、稳重的一面。
持续提升自我能力
84届苏敏校友先后换过三个岗位,第一个是黄埔区统计局,第二个是黄埔区政府办,现在在黄埔区发改局。他告诉我们,对待公务员工作要平常心对待,不要将公务员工作理想化。其实在今天看来,所有社保、医保、养老金等福利都是市场化了,公务员工资也不高。区别于企业工作就是公务员工作不用讲究绩效,不需要个人有多大的创造性。要是做得不满意不喜欢,公务员也一样可以辞职。只是并不像企业工作那样跳槽到另一个老板的领导下。同时,公务员工作中的条框容易限制一个人的创造力,在体制内待久了会容易固化成一个模式。当时他从统计局调到政府办写材料的时候,每天的工作内容基本就是固定的,而这种写材料能力在企业中可能并不需要。但这不代表公务员工作就是传说中的那么稳定轻松。
公务员也就是一份普通工作,需要踏踏实实去完成工作任务。公务员对文笔的要求也比较高,比较考验一个人的文字功底。在这种论资排辈的体制中必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就是没有多劳多得这种绩效报酬的存在,所以工作热情会懈怠。并不是工作很出彩就容易升职,关键是看以后遇到怎样的领导,但是还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从真题中提升应试技巧,在工作中寻找成就感
89届林洁忠校友则分享了自己在国考笔试中的考试技巧——多做真题,善于总结。对往年的真题要全套做完,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分析自己做题的准确率,然后针对劣势部分多练题。考试时候也要把自己有把握的题目分数先拿下来,自己制定自己的做题战术。像常识题则不宜花费太多时间,甚至可以在阅卷的三分钟内即可做出选择答案,那么就可以把更多时间拿来做其他可控的题目。林洁忠校友用的小技巧是,在试卷刚发下来的前三分钟,先浏览常识题,用指甲在试卷上做标记。在得到可以开始做题的指令后,他便迅速投入其它部分的题目。
对于公务员工作的心得,他则表示,只要自己觉得是有意义的,能够满足自己成就感的,那么这份工作就是值得的。当初他也是由于自己的专业问题,觉得自己更适合公务员工作。在国税局南区稽查局中执行查税、收税等工作时,他觉得自己能为国家税务作出贡献,也是蛮有成就感的。所以,如果你也是觉得这种类型工作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话,可以建议报考公务员。
扎实系统备考,提升学历资历
89届余嘉琪校友着重分享自己在考前两个月内的系统复习方法,从题海刷题到公式化答题,不断练习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慢慢适应公务员的考试模式。平时要多看关于新闻热点的报道和文章,会对思维训练有所影响,这对提升申论写作水平是有帮助的。而在面试时则要注意不要太模式化,多与身边人进行模拟面试,以此来提升面试水平。
根据入职地税工作的体验和了解,她告诉我们,文笔特长对于公务员工作确实很重要,其次是个人性格、意志力、抗压力等对工作的影响。像地税局前台工作人员,平时接触的纳税人各式各样,要有足够的心理抗压能力。她还特别建议,选择工作还是要多手准备,毕竟报考公务员花费时间精力是非常多的。
对于一些纠结于考研还是考公的同学,她觉得并不冲突。如果条件允许且成绩优秀的话,考研也是一个不错选择,而且现在很多公务员岗位都要求研究生,当上公务员后,研究生身份也会给自己加分。当然,工作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读研也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时间精力,所以看大家如何抉择。在业务专业性较强的岗位上,如果去考相关的专业资格证等还能得到额外奖励。考公务员最重要还是要报考自己想去的岗位,毕竟那是以后可能会较长时间固定下来的一份职业。
除了现场的分享嘉宾,还有在荔湾国税局工作的86届杨晓旭校友、在荔湾审计局工作的89届陈婕校友也通过文章形式与校友们分享自己的备考心得。由92届林嘉纯校友代为朗读文章重点。杨晓旭校友觉得,常见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公务员来说可能不太适用。同等情况下,可能男生会有较大优势。陈婕校友连续参加了国考省考,最后在市考时终于考上了公务员。她建议大家多多尝试。
在提问环节,92届陈惠新校友问到党员对报考公务员有没有影响。在场校友认为这不是一刀切的。76届陈晓霞校友认为,某些民主党派的职位也是通过公务员统一招考的,此时可能会要求考生是相应民主党派的成员或非中共党员,不同职位对考生的政治面貌有不同的条件要求。84届陈黛芝校友引申到公务员工作对个人自由的影响,例如有些特殊职位(如涉密部门)会限制公务员出境。
91届林淑华校友问到公务员是否经常加班,是否工作时间和个人生活时间能明显分开。76届陈晓霞校友认为,8小时以外是否继续工作,既取决于业务性质,也取决于个人责任感;另外,有时领导的时间也不是自己能控制的,都需要下级配合上级的日程表。
91届杨轲校友问到如果9月份之前筹备司法考试,之后再筹备国考,是否来得及。在场的几位校友均认为备考时间控制在1-3个月较合适。同时,几位校友也指出,当我们想要达到多个目标时,亦或是心中感到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时,应该先踏实做力所能及的事,而不是一直心怀恐惧,犹豫不前。
很多大学在读校友问及要不要报培训班。分享的校友各抒己见,有的校友表示自己裸考也考上了;有的校友有报面试班;有的校友则是和同学一起买了一个网络课程班,共同学习。对于面试班的效果,有的校友觉得这会让人学会“模式化表达”,可能会让考官感觉套路化。有的校友则觉得这些套路有利于快速理清思路,同时个人也可以在模板或套路的基础上稍加改进,形成个人风格。
本次沙龙主题吸引了很多大学在校校友的关注,报名非常火爆。经过报名筛选后参加沙龙活动的20位校友都在此前就准备了相关问题,嘉宾校友们也作出了一一回应。希望本次分享会能给近期有意报考公务员考试的校友们带来帮助。
(撰稿:90蔡洁璇,摄影:93届陈瑾昕,审稿:84届方晓阳,审定:79届杨研书,网络发布:87届刘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