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校友会微信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校友风采 > 吴依娜:中医药界一朵美丽的辛夷花

吴依娜:中医药界一朵美丽的辛夷花

2016/06/18 | 发布人: jyyz | 查看: | 来源: 揭阳一中广州校友会

编者按:60届吴依娜校友(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热心支持揭阳一中广州校友会工作,为校友们开设讲座,参与校友医生义诊,还热心为校友们解答健康养生方面的咨询,深得校友们好评。为了让更多校友了解她的故事,并激励后学者,校友会秘书处近期采访了吴依娜教授。

没有参加过吴依娜教授为校友们所做的义诊,加她的微信时,“辛夷”的昵称和头像上那一朵大方秀美的辛夷花,却让人联想到一位温婉可亲的大夫形象。登门拜访,果然与想象中的一般无二。好奇地问她为何会选择“辛夷”做微信名,吴依娜说:“辛夷是一种可以通鼻窍的药,辛夷又与‘心怡’同音,辛夷能让患者‘心怡’,希望自己成为病人心中的一株辛夷。”

在最近举办的首届岭南好中医评选活动中,吴依娜名列“妙手回春中医内科奖”榜首;自1988年从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行医至今,她更保持了工作近30年,患者零投诉的纪录,的确可谓是岭南中医药界一朵美丽的辛夷花。

梅花香自苦寒来,辛夷花之“药效”又是如何炼成的呢?且看吴依娜娓娓道来。


参悟古方善于变通

一脉知秋辩证论治


出生于普宁的吴依娜,从小就是耳濡目染着父亲治病救人的历程长大的,乡亲们对父亲那种发自内心的敬重,家里墙上一面面赞扬父亲医德医术的锦旗,都让吴依娜早早就明白了悬壶济世的崇高意义。

“我的外公就是民间医生,父亲一开始跟着外公学,后来又进医学院学习西医。为了更好地看病,工作后边自学中医边实践,因为领悟力强,开出的中药方子很对路。所以,尽管他最初学的是五官科,但后来转向内科,又兼涉妇科。现在父亲快90岁高龄了,每天仍然坚持在揭阳的诊所出诊两个小时,经常免费给老人家开方,甚至拿钱给他们买药。”

同时,由于自小也比较体弱多病,吴依娜亲身体验着中医的神妙。因此,高考时,她接受了父亲的建议:“学习中医,用三个指头把脉,就能够治病救人。”

7.jpg


大学里,攻读古代医书,知道了汉代名医张仲景本来想通过读书考取功名,但由于村里发生了伤寒,很多人病殁,于是他选择了弃文从医,救治乡亲,并留下千古名著《伤寒杂病论》;知道了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也因从小对医药感兴趣,曾考过三次举人均不中,也毅然弃文从医了,写成了影响中外的本草名著《本草纲目》……这一个个故事,让吴依娜更加认可了中医药这个职业,在学习上、工作上迸发出无穷的热情。

背方对于中医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历代医学名家,都会流传下来几首好方子,代代相传,像桂枝汤、小柴胡汤等,皆为前人的宝贵经验。学习中医,首先要做到“腹有原方上百首”。但在吴依娜看来,这并非难事,学习中医,除了熟知前人的方子,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变通、开悟。“有的人当了30年医生,虽然经验不可谓不丰富,但如果不善于领悟,只是依样画葫芦地开方子,未必能够进步。对中医来说,方子只是一小部分,辨证是前提,像感冒来袭,有没有喉咙痛?是风热感冒还是风寒感冒?是否兼有湿热,还是气虚、阴虚、阳虚?都要弄清楚,不是说背下了方子就能看病治病了。”

因此,在临床运用中,吴依娜谦逊地表示,自己也经历过一个“心大心小”的时期。

刚开始坐诊的几年,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积累,但病人的状况又不是按照自己所掌握的方子病的,这个过程中,会感到模棱两可。因此,对一些典型的病征、少见的病征,吴依娜都会一一做笔记,回到家里,经常“反刍”自己开出的方子,尽可能地查阅相关书籍,看一些类似病案,比较复杂的病例,反复跟踪、总结。多年认真的实践,最终达到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三指一搭脉,除了掌握总的脉象,还能马上判别出具体是什么部位有病征,可谓是“一脉知秋”了。

6.jpg


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写过:“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中医与中国的其他一切术、艺是相通的,当你真正沉下心去感知、领会,慢慢便可以进乎“道”了。吴依娜一直就是这样一位有心人。她说,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总结中医的精髓,那便是——中医药博大精深,可以防病治病,但须辩证论治。


勤求古训博采众长

懂得感恩回馈社会


在近30年的行医教学历程中,吴依娜更是将《伤寒论》里的“勤求古训、博采众长”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对于古代医学名著,反复研读,取其精华;对于现当代医学名家的理论著作,也多加翻阅。

古代经典是常读常新的,像《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辨》,都是前人智慧的高度总结,很多理论到现在还非常有指导作用,但要吃透,并不容易。一开始读常常会让人如坠云里雾里,即使“吞”进肚子了,也不明白该如何实操。尤其是《黄帝内经》,非常高深,一两句话,我们现在可能要解释半天。但吴依娜坚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这些经典著作,她会不断翻阅。“《伤寒论》跟实践的关系最密切,所以读的次数最多,大概看了不下十遍了。如果说忽然间对其中某些章节有所感、有所得,因此又取出重读的,就更是不计其数了。”

当然,尽信书不如无书。吴依娜也指出,古人有他们的局限性,尤其是对一些药物的认识,会有所偏差,所以我们对待古书经典,要辩证看待,去其糟粕。“像《神农本草经》,相当于药学界中的《黄帝内经》,当中就将朱砂定为上品药,认为无毒,能够强身健体,可以长期服用。现在我们都知道,朱砂中的硫化汞是有毒的,长期服用会导致肝肾功能受损,出现尿毒症。”

对今天风靡全国的养生类书籍,吴依娜则表示,虽然有助于中医的普及,但不少都是东抄抄西凑凑,不够准确,尤其是微信中不断被转发的一些偏方,有的是断章取义的,长期服用甚至会适得其反。“有一位病人看到一个偏方,说是‘柠檬、生姜、醋、大蒜’一起捣泥服用,对身体很有好处。他照着吃了一段时间以后,导致胃炎。如果是准备长期服用的偏方,还是咨询一下医生比较好,切莫偏听轻信。”

5.jpg


正因为始终坚持为病人着想的态度,吴依娜常常“慢待”了自己。每逢出诊的日子,早晨6点多钟,她就得出门赶到医院,本来一上午的号是40个,但有的病人是远道而来的,或一些老人不懂预约挂不到号,吴依娜不忍心他们白跑一趟,通常都会给他们加号,这样往往要忙到中午1点多钟才能看完,中间甚至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所以,低血糖、头晕等症状也偶有发生。问她如何应对?吴依娜淡然一笑:“回家有可能就自我调理一下吧。”

回到家乡,或者参加同学聚会,更常常变成“自带的流动诊所”——人还没到,要看病的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就已经排好队了。节假日受邀开设讲座,参加义诊活动,吴依娜也基本不会拒绝。对此,她仍是淡然一笑:“做人,要懂得感恩,尽量帮助别人,回馈社会。”


“用药如用兵”

精研药性认真教学


执业医生的身份,让吴依娜懂得了“看方犹看律”;执业药师的身份,则让她懂得了“用药如用兵”(清·刘一仁《医学传心录•病因赋》)。

“现在有一些临床医生,在中药方面的认识比较局限,用来用去,基本就那么几味药。其实目前所知的中药有12000多种,比较常用的有五六百味。一种病是否用了某种药,用的剂量如何,都是非常讲究的,有时效果会完全不同。古方用的药不多。张仲景的方少而精,五六味药、六七味药,现在的病比较复杂,药也没有过去野生的疗效好,所以常常要加味,是古方没有的。现代药理研究也会更好地认识药效,像中药威灵仙治疗返流性食管炎非常有用,能够加强食管平滑肌蠕动,古人就没认识到。理法方药是一个整体,医和药,必须结合起来,疗效才好。”

2.jpg


读书期间,吴依娜的中药学就学得非常好。在她眼里,药也是有灵性的,既有共通处,又有各自的个性。譬如藤类药物,像银花藤、鸡血藤、夜交藤基本都会通经络;皮类的药,像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等都会利尿;而果仁类的药物,像桃仁、杏仁、柏子仁、火麻仁等都会润肠通便。因此,她给学生们上课,常常要求大家把每种药的药性及功效记清楚,不能张冠李戴,比如止血药,就有几十种,有的治胃肠出血的,有的治肺部出血的,有的治痔疮出血的……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会影响临床疗效。

虽然吴依娜不是专门研究药用植物,但每次远游,她都会特别关注这些跟药有关的植物。“去年在俄罗斯,我发现那里竟然也有车前草,非常惊奇,还拍了照片。当然,对于当地人而言,车前草只是一种装点春天的植物。”

她还说,中医药大学里面有一个药王山,种了很多药用植物,她很喜欢到那里走走。想象一下,薄暮冥冥的时候,至今仍保持着轻盈灵巧身姿的吴依娜,身披一袭白大褂,穿行在万绿丛中,那画面,岂不是仙矣、美哉?


个人简介

吴依娜,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临床中药学会专家,广东省科技厅评审专家,广东省养生协会专家。长期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的配伍与临床应用、中医药与养生保健。主持及参加国家、省级等多项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加全国性教材及论著编写多部。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被评为“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曾赴新加坡、香港等地讲学,曾在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羊城晚报、新快报、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学校及社会等开展多场养生保健讲座及健康咨询。

擅长:胃肠病、咳喘、眩晕、高血压、失眠、痤疮,痛风、外感发热、湿阻病、虚证、乳腺增生、月经失调、更年期综合征及各种内科奇难杂病。对中医的养生保健,中药的配伍与临床有较深的研究。


出诊时间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时间: 周一上午(8 : 00~12:00)

  ▪ 广州中医药大学固生堂国医馆

    时间:周二下午(2:30~5:30)

               周三下午(2:30~5:30)

               周五上午(8:30~12:00)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190号骏景花园北门(八匹金马)进门左手边

    预约电话:020-61139666

 ▪ 光大国医馆
    时间:周四下午(2:30~5:30)
    地址:海珠区沙渡路尽头
    预约电话:020-34158382 

  ▪ 名医工作室
    时间:周日下午(须周一到周五提前预约)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远景路168号(时代商业中心B栋502)
    预约电话:020-86394502


(采访:75届江粤军、79届杨研书,撰稿:75届江粤军,摄影:89届李秋奋,网络发布:91届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