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我,人生正能量
——记揭阳一中61届陈东锋校友
在刚刚落幕的第三届广州马拉松比赛上,有这么一个矫健的身影奔跑在珠江两岸赛道上,在28度高温不利条件下,在赛道两旁美女帅哥大妈大伯啦啦队的火热鼓励下,第一次就顺利以4个多小时跑完全程42.195公里,站在全马颁奖台上骄傲地展开双臂,看起来还很青春年轻的样子。他笑着说:“马拉松也不是那么难,经过训练大家都可以做到的。”这轻松的口吻,源于他对运动的热爱和坚持,更源于他对积极人生的追求。他,就是恒大集团副总裁、揭阳一中61届校友陈东锋,一名精于企业管理、更善于自我管理的成功人士。近日,带着对这位校友的尊敬和好奇,我们广州校友会记者组对陈东锋进行了深入采访。能跑马拉松的人是怎样练成的?
高中生活:
即使寒冬也坚持下北河游泳
提到母校一中,陈东锋由衷地说:“一中学生学习都很认真,都非常优秀!”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在时代洪流熏陶下,陈东锋也和同学们一样,在困难的物质条件下刻苦学习。一中,浓浓的学习氛围,成就未来祖国建设人才。
在一中时,陈东锋就与运动结缘,不但经常晨跑,还在校门前的北河游泳。那时候北河水很清,即使在寒冷冬天,陈东锋也会坚持去游泳,锻炼体魄和毅力,当然也不用排长队洗热水澡了,节省时间,由此对北河产生了浓厚的感情。陈东锋笑着向我们讲述了这么一个小故事:“一次英语课上,老师要求我们用‘our school is……’造句,我就写了‘our school is by river’。尽管语法有些错误,少了一个‘a’,但还是被老师夸奖有创意,没有扣分。”现在回揭阳时,虽然河水不适合游泳了,他还会围绕榕江的榕城段跑上一个多小时,跑过一中,跑过西湖,跑过市政府广场。
人生抉择:
从电子世界到世界500强宝洁
陈东锋在高考时以优秀成绩考上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专业,当时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入学后发现身边同学大都是华南师范大学附中、广雅中学毕业的,藏龙卧虎,开始时成绩并不突出。但他很有信心,不断总结和进步,到毕业考研时获得第一名,2个最有名的教授争着要他当他们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时,陈东锋已是电子和计算机两个专业方面的高才生。
谈到性格对事业的影响时,陈东锋认为,好奇心和坚持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1983年,陈东锋的父母买了一台14英寸黑白电视机,成为所在镇卫生院最早拥有电视机的家庭之一。刚买来时,每晚都有很多人趴在他家窗口看电视。陈东锋对无线电的认识由此起航,他对无线电这个新鲜的世界很好奇,总想弄清楚电视机究竟是怎么回事。那一年正巧陈东锋高三毕业报考高考志愿,班主任王顺文老师极力推荐他选择华南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因为华工无线电专业非常出名。后来陈东锋也正是抱着对无线电世界的探索情结,如愿走进华工,后来又对计算机产生浓厚兴趣,成为他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的重点方向,并使他成为当今中国企业信息化领域的顶尖专家,唯一两次获得“中国杰出CIO(Top 5 首席信息官)”称号的企业信息负责人。
1990年陈东锋研究生毕业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才紧缺。很多毕业生希望到待遇好、稳定、名气响的单位工作,例如银行、电子进出口公司、事业单位等,陈东锋却有不同的想法。在求职过程中他了解到管理是第一生产力,而国内企业管理上与优秀跨国公司相比存在巨大差距,跨国公司更能为人才提供宽广的发展舞台,培养全球视野,学习到最先进的经营管理知识,更快更好地成长。陈东锋在面试通过“P&G高层与毕业生沟通会”后,就坚定选择了刚刚进入中国不久的宝洁公司,谢绝了福利较好的银行“铁饭碗”,成为那一年宝洁中国第二批招聘的40多名管理培训生之一。
学习与创新精神:
“保持一颗好奇心很重要”
学工科出身的陈东锋并不拘泥于技术,对公司的业务和管理也很感兴趣,如饥似渴地学习宝洁公司提供的各种管理培训。例如香港中文大学mini-MBA,全面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种管理方法,参与到销售流程、生产与供应链管理的流程优化与信息化工作中,并且很快表现出对业务和经营管理的良好理解和掌握能力,得到外方经理认可。入职一年后管理系统部4个管理培训生给美国经理做工作汇报,汇报后美国经理给他的评价是,“你的工作报告最有业务思维和结果导向”。这给他极大的鼓舞和信心,坚定了走“管理+技术”道路的信念。
后来陈东锋成为宝洁内部培训讲师,负责公文写作、人才发展、领导力、全面质量管理、项目管理、品类管理等多门课程。后来他与客户业务发展部、市场部深入合作时发现,很多同事认识他是从参加他的管理培训课程开始的。对企业管理的浓厚兴趣最后促使他就读中山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并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成为企业卓越绩效模式、流程管理、供应链、信息化、领导力发展方面的专家。
“保持好奇心很重要。”当被问及在宝洁如何从一个技术者转换为管理者时,陈东锋如此表示。因为好奇,才会去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才会有动力去搜集更多的资料和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通过这个过程学到更多的技能,抽象为理论框架。
他给我们分享了一个小秘密:当年淘宝刚刚兴起时,宝洁在淘宝的第一家店就是他开的,因此他获得了当年的“总裁创新奖”。他与宝洁总裁还为此专门到杭州阿里巴巴总部拜会马云,开始电商合作,2013年中国宝洁电商销售达到30多亿了。如今在移动互联网和微信时代,他又率先组织开发了恒大地产“兼职销售管理APP和微信平台”,进行全民营销,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在他还在进一步布局电商平台、O2O、内部移动协同平台等。
陈东锋朋友圈中有多行业的企业家、高级管理者,也有从事教育的管理学、信息化教授等。陈东锋谦虚说:“跟这些朋友交往也是学习的过程,可以学习很多新的思想,启发新的思维。”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创新,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在于创新,那么,一个人的价值魅力在于持续学习和创新精神。
时间管理:
工作之余不忘学习和运动
当我们问及“你工作这么忙,怎么还有空坚持跑步?”时,陈东锋笑了起来,“这是个谬论,不是有空才锻炼,锻炼应该纳入正事计划中”。
作为一名大企业高管,他每天工作很多,此外还有许多社会工作,有效管理时间就显得非常重要。他说,每天事情这么多,他会把它们分成四类:重要又紧迫、重要不紧迫、不重要但紧迫、不重要又不紧迫,先确定事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定优先级,再分配自己的时间。要把大部分时间分配给“重要不紧迫”事情,这样可以减少“紧急”事情,更好达到目标。例如,自我学习、锻炼身体、维护人际关系,都是人生中“重要不紧迫”的事情。
“很多人知道运动对身体健康很重要,但常常因为不紧迫就不去做或不坚持去做,往往是‘没有空锻炼’,等到健康出大问题,‘有空生病了’,才后悔没有坚持锻炼身体,健康变成重要又紧迫的事了,才发现已来不及去补救。”陈东锋对运动的热爱和坚持已形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一周坚持跑三次步,每次跑步大概一到两个小时,10-18公里,最远里程的一次是近期的马拉松赛,一次跑了33公里。平常他还会打网球、爬山,打网球可以2小时不下场,满场不停跑动。长期坚持锻炼,练就了强健的体魄和坚韧意志,在去年单位组织的一次从白云山南门到摩星岭的竞跑赛中,他轻松地把那些80、90后年轻员工甩在后面老远,拿下第一名。而即使去外地出差,他也会带上跑步鞋进行晨练,进行“踩点”和用脚步丈量出差城市。
职业发展:
一专多能,培养综合工作能力
陈东锋校友不仅是华南理工大学工科硕士,还曾就读过长江商学院EMBA,是中山大学管理学博士。他的职业生涯,是一个“from nobody to somebody”的优秀例子。
他的成功得益于自己一套积极的、科学的自我管理模式,他强调,“先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在自己的领域做专做精;再通过学习和交流,将能力拓展到其它相关部门、其它工作范畴。这样就逐步培养了综合素质和多专业能力,做到‘一专多能’。”这是他的自身经验,也是他用以培训员工、培养人才的科学方法。
陈东锋认为当前大学生和刚工作不久的职业菜鸟有许多优秀之处,但普遍存在几个问题:1)未建立符合商业的普世价值观;2)缺乏奋斗、挑战的精神;3)思维能力不强;4)情商不高,自我管理能力较弱。他对他们的职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商业价值观,例如,责任心、正直、信任、成功的激情、领导力,培养自己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二是保持奋斗精神,要勇于设立更高的目标,挑战自己,克服困难,进行创新,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三是刻苦提高智商,特别是逻辑思维、系统思维的能力,建议平时应多思考总结,多写作,以写作方式沉淀自己的思想、锻炼思维能力;四是努力改进情商,包括自我管理和人际关系管理,特别是自我认知、自我控制,通过职业规划、严格的时间管理来实现自我管理。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给自己定下高目标,再一步一步去接近、去完成,其实没有那么难!”他自己就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在他成功的背后,是他不断的努力和坚持,不断的学习和总结。“我跑步的时候就是这样,跑了十公里,坚持一段时间后试试跑十五公里,结果就跑了十五公里,再尝试二十公里,不断挑战自己的能力局限,挑战自我。”说完他就乐呵呵地笑了。
虽然毕业很多年,但陈东锋对母校有很深厚的感情,去年专程回到母校与林市长和方校长沟通,提出学校的“卓越管理模式”意见;也热心参与一中校友会工作,曾应邀分别为在职校友和高校在读校友开展了精彩的职业成功学讲座。在讲座中他分享自身经历,围绕“职业成功学”、“大学生如何为就业和职业发展做准备”等主题给校友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采访结束前,陈东锋笑着告诉我们:“2015年元旦,我又要参加一场在深圳举办马拉松,争取更好成绩。”眼神中,闪烁着他对运动的热爱和坚定。
(采访记者和陈东锋校友合影)
(摄影:91届林增煜;撰稿:90届蔡洁璇,84届陈明媚;审稿:83届倪秋娜,79届杨研书;审定:78届张琼霞。)
后记:2015年元旦,陈东锋校友如期参加了深圳市大鹏马拉松比赛,成绩比广马提高了20多分钟,再一次实现了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