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庆:乐在深山建功立业(68届校友)
记68届校友——广东省物探院勘查部经理吴永庆
吴永庆:乐在深山建功立业(68届校友)
深山里厚厚的岩石下面藏着什么?每个人眼里的答案都不一样。搞地质勘探的人相信,在深山里找到开采不完的矿物资源。但找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探明一个矿种就要从数万次的野外调查、上万次的分析研究、成千次的钻孔取岩、数百次的绘图论证中确定。这个过程,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子、做了多少本笔记、花费了多少气力、熬白了多少根黑发。
地质人离我们很远,他们成天爬山头,站在深山密林中,远得我们平时看不到;但他们又离我们很近,家安在这个城市的楼房里,只不过他们很少回家,更别说引起我们的关注了。
2012年10月,广东省物探院勘查部经理吴永庆荣获地质系统本年度唯一的“广东省服务用户满意明星”称号。
干活拼命的地质人
1994年,吴永庆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一毕业就分配到广东物探院,从最基础的技术员干起,被安排参与华南地区物化遥编图广东化探项目工作。当初,项目时间紧、内容复杂,为了能够及时圆满地完成任务,吴永庆放弃了业余的休息时间,主动加班,经常通宵熬夜赶进度,本来需要用一二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的项目,实际只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一千多张地球化学图的编制、数千个地化参数表的统计,出色地完成了华南地区物化遥编图广东化探项目的编制工作。
为了多学本领,多掌握技能,吴永庆从一开始,便给自己定下了“四多”的要求:第一是多爬山,收集到真实的野外第一手资料;第二要多敲,才能发现更多意外的地质信息。第三要多看,多观察,获得的原始资料才能丰富;第四是多研究,把理论应用到实际中、指导野外工作。正是有这种简单而又坚强的意识和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使他工作三十多年来,一直坚持出野外工作,无论酷暑寒冬。
“地质行业的艰苦是有目共睹的,没有强烈的责任心是干不好这一行的,我认为责任心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吴永庆说。
做好“良心地质”
“良心地质”,是吴永庆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说:“我们搞地质的人一定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该跑的路线必须跑到,该采的样品必须采集到,该描述的地质现象必须写清楚。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18年来,吴永庆的足迹遍布了大大小小的青山密林,先后出色地参与完成了二十多个重大地质调查项目,没有一个项目出现质量事故。
殊不知,为了“良心地质”四个字,他往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有一次,吴永庆和同事来到西藏野外工作,由于强烈的高原反应,让他们出现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呼吸困难等症状,再加上山高坡陡、人迹稀少,使地质调查难上加难,但吴永庆仍然严格按设计、规范开展工作。有些点可以适当移动、跳点,但他没有!他始终要求技术队员按照设计方案认真地开展工作,最终该项目顺利完成并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
良心地质虽然让他付出更多体力,被任命为物探院勘查部经理后,管理成了吴永庆的工作重点。根据这一变化,他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将“良心地质”的理念传递给每一位下属。在做项目过程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要求项目承担者做到文、图、表三者一致。有时,甚至连标点符号正确与否都不放过。
用找矿成果释放人生精彩
吴永庆明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巨大的资源压力。作为地质工作者,报效祖国最好的方式,就是拿出尽可能多的优秀地质工作成果。同时,地质工作者也只有将自己的工作与国家需求结合起来,人生才会更精彩。
2007年,在“广东省大宝山钼多金属矿接替资源勘查物化探”项目中,吴永庆和同事经过五十多天的试验,证实原测深方法不适合于该处勘查,他果断带领同事大胆采用新方法重新开展试验工作,使广东省地质局成功实现了大宝山危机矿山勘查的重大突破,发现了潜在价值达百亿元以上的钼矿床。18年来,他主持或参与过国土资源大调查、院自有矿权地质勘查、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危机矿山深部找矿(老矿山接替资源勘查、矿山密集勘查)、科研等二十多个大型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很好地服务了当地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近年来,吴永庆率领的勘查部发现新矿产地3处,参与多项技术应用研究,瞬变电磁法在多金属矿找矿中的应用研究、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在矿产和地热勘查中的应用研究,2个项目均获得了广东省地质局科技先进一等奖,广东省惠东县铁涌金矿普查获广东省地质局科技先进二等奖。
从山清水秀的粤北到人迹罕至的西藏,到处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足迹和忙碌的身影。他很满足自己的生活:与日月星辰为伴,和岩石标本对话,穿行在悬崖峭壁之上,宿营于原始森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