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校友会微信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校友会动态 > 我会多名校友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我会多名校友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2019/11/05 | 发布人: jyyzgz | 查看: | 来源: 揭阳一中广州校友会

11.png

(本会讯)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截止目前,我会获悉王琳、洪沛、陈小明等多名校友及第一届理事会顾问王善荣荣获纪念章。他们当中,有开国将士、有老革命、有杰出科学家,他们为新中国成立、为民族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王善荣,系原全国侨联副主席,原省海外潮人联谊会副会长。新中国成立前曾参加东江纵队,参加解放战争,其事迹被收入《开国将士风云录》(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一书。据我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介绍,1990年我会筹建过程中,王善荣十分关心并给予指导,同时应邀担任我会顾问。

王琳校友曾用名王来雄、王水,上世纪30年代末在揭阳一中学习,并参加学校进步组织的活动,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揭阳地下党交通站站长,参加闽粤赣纵队。解放后先后在县委、公安局、邮电局、文教系统、商业系统工作。王琳校友是73届卢晖苗校友的外公。据卢晖苗校友介绍:外公出生于1923年,如今已96岁高龄。外公为人低调,参加革命的事情他平时很少提及。上世纪30年代末在揭阳一中学习,属揭阳一中哪一届,老人家也算不出来了。如今见到外公荣获纪念章,才感受到“老革命”的份量。据悉,王琳校友还荣获“闽粤赣纵队八一纪念章”。

91岁的洪沛校友,曾用名洪斐玲。1944-1947年在揭阳一中学习。16岁参加革命,解放后历经妇联、地质、教育等多个工作岗位,在中山大学外语系书记任上退休。在戴上纪念章的那一刻,洪沛老校友精神矍铄、容光焕发,彼时她的内心充满着幸福,因为自己与共和国紧紧相连。

陈小明校友,是我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第三届理事会名誉会长,中科院院士。他是揭阳一中57届8班学生,1978年,揭阳县在当时全县高一级学生中开展了数学、物理竞赛,50名优胜者组成了57届8班。2010年9月1日,陈小明院士回揭阳一中参加了母校开学典礼并发表了情真意切的讲话《成长的历程与感受》。陈小明院士于2007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受国务院表彰,由此而获得“建国70周年纪念章”。

我会多位校友获此殊荣,我们倍感骄傲与自豪。他们是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功勋人物。


人物简介

▲王善荣,男,汉族,1933年生,原全国侨联副主席,开国将士,优秀共产党员,事迹被收入《开国将士风云录》(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解放前,身为泰国归侨学生,回国参加东江纵队,勇敢与敌人抗战。1948年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参加了轰轰烈烈、生死存亡的解放战争和伟大的土地改革、民主革命运动;参加了攻打惠来警察局、攻打潮阳赤寮乡公所的战斗;曾单独一人监管几十名俘虏。解放后,王善荣在发展经济、对外联络、给护侨益、扶贫、助学、济困等方面多有建树,积累了丰富经验,奉献了一生的智慧和汗水。

12.jpg

▲王琳(曾用名王来雄、王水,上世纪30年代末在揭阳一中学习),男,汉族,1923年生,老革命、老领导干部。在揭阳一中学习时,王琳就参加学校进步组织的活动,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从事地下党的工作,是揭阳地下党交通站站长,也是闽粤赣纵队成员。解放后先后在县委、公安局、邮电局、文教系统、商业系统工作。

13.jpg

▲洪沛(曾用名:洪斐玲,1944-1947年在揭阳一中学习),女,汉族,1928年生,老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洪沛积极参加革命工作,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贡献。1948年6月,洪沛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二支队、南岸武工队,为祖国与敌人抗争。1949年6月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解放后,洪沛时刻以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守岗位,先后担任揭阳市榕城区妇联主任、女工部长、广州地质局工会主席、中山大学外语系书记等职位。在不同的岗位上,洪沛都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基本活动准则,无私为人民群众奉献自己的一切,书写着“不忘初心跟党走,砥砺前行圆国梦”的铮铮誓言。

14.jpg

▲陈小明院士(57届8班),1961年生,中山大学名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983年,获中山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中山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6年至1989年,在中山医科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工作,历任助教、讲师。1992年7月,在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工作,历任副教授(1993年12月晋升)、教授(1995年1月晋升)。2000年至2004年,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6年,担任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曾担任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

陈小明主要从事配位物超分子化学与晶体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发展了配位聚合物的可控组装和结构调控方法,开展了动态变化和多功能等微孔配位聚合物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发展了溶剂热原位金属/配体反应方法,发现了10多种金属诱导有机反应,将有关的原位反应方法应用于微孔结构配位聚合物的可控组装,促进了“溶剂热原位金属/配体反应”在杂环有机化合物合成方面的应用。

1993年以来,主持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1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学基金课题。迄今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30多篇。1996年陈小明在国际上发表(《SCI》收录)的论文居全国个人排行榜第五位,1997年国际论文被引用篇居数全国个人排位第三名,1999年国际论文被引用篇数居全国个人排位第三名。在教学方面,他曾讲授《结构化学》《波谱化学》《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和《金属配合物的现代研究方法》《现代无机化学》《 配位化学》等。

2007年陈小明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同时荣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两项,并先后获得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以及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等个人奖励。

15.jpg

左二:陈小明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