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叙”系列茶话会第7期 | 一中人创办逸品茶友会 致力传播实用型茶文化
在我们这个“茶为国饮”的国度,大众不敢言品,这是中国茶文化传播和弘扬的缺失。在旅外潮人当中,有多少不会泡茶,不会品茶,甚至不喝茶,这是潮汕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遗憾。茶童,一己之力单薄,愿与逸品茶友及广大爱茶之人,共同为传播实用型茶文化做一点努力!”高级评茶员、逸品茶友会创办人79届杨研书校友在本次茶话会上分享了他的小小理想。
这一期的“畅叙”茶话会,以“茶之泡与品”为主题,由校友会秘书处联合秘书处常务副秘书长79届杨研书校友创办的逸品茶友会共同举办,在80届洪泽枫校友的“潮食印象”网红潮食餐饮店继续“物泡茶”+“物碗粿条汤”。共有50一中校友和逸品茶友参加了本次活动,共同愉悦地度过了一个畅享佳茗与美食的周六。
校友会秘书处90届蔡洁璇校友主持活动
下午两点半左右,当校友、茶友们陆续到达时,秘书处和茶友会的工作人员已布置好了茶席。
(图1:逸品茶友会品茶会专业茶具已准备就绪)
茶友会提前准备好了生普、熟普、陈年老茶头、雪片单丛、贵州梵净山红茶等各类茶品,由各位主泡手自由泡品。平日里弥漫着都市快餐式节奏的潮食印象一时间茶香四溢,顿时慢了下来,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观望。
逸品茶友会四位主泡手全程专注为大家泡茶,点赞!
(生普)
(陈年老茶头)
一轮品茶后,高级评茶员、逸品茶友会创办人杨研书校友上台为大家作了主题为《茶之泡与品——浅谈实用型茶文化的传播》的分享。他说:今天,在这里,我既是校友会秘书处的工作人员——“囡仔头”,又是逸品茶友会的组织者,但今天最重要的身份是茶童,要和大家分享学茶路上的一点心得。他还说,自己要兼顾校友会和茶友会活动组织工作,有时候分身乏术,这一次校友会和茶友会合办活动是尝试了一种新的活动组织模式,欢迎校友企业或社团组织联手校友会秘书处,共同来组织更多新颖的、有吸引力的活动。
在一个多小时的分享中。杨研书校友用幽默的家乡话一一讲述了他对于茶之泡与品的思考与心得。在分享中,他用不同人炒同一款芥蓝可能炒出来水平相去甚远的例子,自然地引出了“一块钱茶能够泡出几毛钱口感”这个传播实用型茶文化的课题;以“用茅台杯来喝红酒是怎样的体验”的反问来提出“品茗选杯如饮酒择杯”的观点;还谈了自己对“保温壶泡茶容易致癌”、“潮汕人食道癌高发与喝热茶、吃热粥有关”等热点关注问题的看法,极大地吸引了大家的兴致,在场的一中校友及逸品茶友纷纷表示收获颇多。
(图4:茶之泡与品——浅谈实用型茶文化的传播)
在泡茶方面,杨研书校友从“茶、水、器、人”泡茶四要素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该如何泡好一壶茶。
“茶为基础”,选茶要注意的是五适,分别为适体、适口、适时、适用、适客。
这是适合的你茶吗?选好自己的那杯茶。
“水为茶之母”,只有好水才能泡出好茶,家用或办公用泡茶用水要仔细对比,选择“口感鲜活、细腻、柔滑、甘甜”的泡茶用水,推荐使用3m过滤机过滤的直饮水,如选用矿泉水则推荐使用鼎湖山泉或农夫山泉,并指出怡宝泡茶口感不佳。
“器为茶之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选器方面,煮水器、泡茶器、品茗杯等茶器的选用都有讲究,例如泡茶器方面,盖碗适用于百家茶;但若泡陈年普洱,则宜用宜兴紫砂壶;而潮州手拉壶(朱泥壶)则用来泡乌龙茶最佳。在煮水器上,推荐“吉谷”变频加热煮水器,杨研书校友将它趣称为“煮水器中的苹果”。
(图3:逸品茶友会的标志性茶器——生肖杯,专门用来品普洱)
“人为主导”。这是泡茶四要素中的主观因素。冲泡方面,需要识茶性,定泡法;顺势而动,扬长避短。杨研书校友指出,泡无定法,好“食”为妙。冲泡方面,有很多技巧。例如,投茶量的把控可在泡茶器容量*7%的基础上灵活调整,喝普洱要醒茶,冲泡陈年普洱要特别注意高温冲泡,冲泡单丛不宜留残汤,等等。在水温、注水、闷泡时间上,可以结合茶性和自己的口味灵活调整。他还指出,身心方面,也会影响品饮体验,于身,如味蕾、嗅觉之状态。上火、感冒、酒后、吃辣等都会影响味蕾、嗅觉。于心,专注于茶中,飘忽于茶外,泡品皆迥异。
杨研书校友将“泡茶四要素”(茶、水、器、人)和“五有无”通用品鉴法提炼为“品泡一张图”
谈及品茶,杨研书校友认为,品茶大致分“专业之品、兴趣者之品、大众之品”三类,大众之品也就是认真地喝,并分享了自己在潮汕民间品茶术语中提炼总结出来的“五有无”通用品鉴法,还向大家展示了这五个有趣的小公仔:“有蜂头,有喉底,有肉,有啖(nua),够力”,告诉大家,有了这五个小公仔,品什么茶都能品个大致。
“五有无”通用品鉴法(注释见上图“品泡一张图”文字)
最后,杨研书校友说,自己一己之力单薄,愿与逸品茶友及广大爱茶之人,共同为传播实用型茶文化做一点努力! 他说,分享是一种愉悦,期待大家把“泡茶四要素”和“五有无通用品鉴法”分享给身边爱茶的人,传播实用型茶文化,让更多人轻松喝好茶,喜欢上喝茶。
随后,校友们也一一上台分享了自己品茶的心得与感想。校友会常务副会长63届林绍雄校友对本次创新形式的活动给予了点赞,称自己一家都爱茶,通过参加 今天的活动,提升了自己对泡茶、品茶的认识,鼓励秘书处和逸品茶友会日后继续联合组织类似活动。
(图6:63届林绍雄校友分享)
(图7:36届刘百勇校友分享)
36届刘百勇校友表示茶话会的分享使他受益匪浅,他说自己喜欢和年轻人一起喝茶交流,这样会让自己保持年轻的心态。他还向大家讲述起两年前到从化游玩时曾到杨研书校友家人经营的逸品茶居喝茶,发现茶居位于一处偏僻的小巷,但“茶香不怕巷子深”,印象深刻。
暮色降临之际,当茶香还在每个人的唇齿间流转,另一种熟悉的香味随即钻进众人的鼻腔,仿佛要诱出大家肚里的馋虫,没错,它就是我们家乡的粿条汤,那洁白光滑的表身和细腻柔滑的口感,入口就让人发出一句“果真正宗家乡味道”的赞叹。
(图8:物盘鹅肉)
(图9:物碗粿条汤)
聚餐后,在场的一中校友和逸品茶友迟迟不愿离去。于是,大家一起把零散分布的茶席拼成一条长长的茶席,约30人围在一起,由“茶童”和一位逸品茶友担任主泡手,每人同时冲泡2壶茶,现场为大家展示两壶茶“同时注水、同时冲泡”的主泡手功力。在这个环节中,大家发现同样的茶不同人冲泡出来差别挺大的,再次认识到冲泡手法对泡茶的影响。
两壶茶“同时注水、同时冲泡”,两个人泡茶给30人喝,这是需要有点功力的。
(图10:茶会合影)
结束时,校友们、茶友们各自散去,行走在羊城的夜色中,茶的味道还在喉头回甘,粿条的柔滑仍在唇齿留香,意犹未尽之时,大家对本次茶话会赞不绝口,也期待着下一场茶话会。
鸣谢:逸品茶友会(为本次茶话会活动提供品茶设备并解决活动经费缺口)
撰稿:94届林枫炀;审稿:90届蔡洁璇、84届李洁婉;审定:79届杨研书
温馨提示:鉴于本次活动受到校友们的欢迎,有不少因事临时缺席活动的校友惋惜错过了大好机会,已经在询问什么时候再组织品茶会。校友会秘书处将尽快安排组织第二场活动“泡茶四要素——教你如何把茶泡好”。请有兴趣的校友加活动微信群报名。
【逸品茶友会简介】
逸品茶友会系揭阳一中79届杨研书校友(逸品茶童)创办,逸品茶友以珠三角潮汕人为主,当前有数百名茶友。逸品茶友会以“传播实用型茶文化”为宗旨,以“分享愉悦”为理念,倡导“心逸而品、品而逸心”的茶道。
逸品茶友会编写《逸品茶友手册》,推广实用茶器,提出“泡茶四要素”(茶、水、器、人)和“五有无”通用品鉴法,组织“逸品茶友会走进珠三角”、“品茶会+”系列活动,致力于传播实用型茶文化,受到广大茶友好评。
2016年,逸品茶友会推出逸品众筹,提出“让茶友们喝上高性价比的好茶”的口号,开创茶品推广新模式,目前第2期众筹活动已上线,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