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原副校长许声建在揭阳一中广州校友会2013年校友大会上的致辞(附视频)
母校原副校长许声建在揭阳一中广州校友会
2013年校友大会上的致辞
(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尊贵的嘉宾,亲爱的校友,同学们:
你们好!
揭阳一中校友会在成立的时候,当时讨论章程里一句话,校友在开会的时候是用普通话还是用潮汕话?那个时候,所有的校友都认为要用潮汕话、家乡话来体现揭阳一中校友的特点。所以我仍遵照当时所定的规矩,用我们潮汕的方言,来跟大家交流交流。杜甫有一句诗“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表达了聚会的欢乐,我将其改为:今夕复何夕,华堂放光辉。揭阳一中的优秀学子,揭阳人民的优秀公民,你们今天聚会在一起,同当地的领导,同远方来的客人,同各界人士,大家欢聚在一起。我这两天在想,今天的会议非常特别,是一个多元的会议。这次大会既是欢乐的校友代表聚会,同时也是师生几十年来离别之后重聚的会议。本次校友大会的主题定为“共叙同窗情,同圆中国梦”,定得非常好。因为这么多年来,同学们为了圆两个中国梦,奋力拼搏,在此过程中来显示生命的价值,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所以这个主题定得非常好。
从校友来说,相距四五十届;从年代来说,从50年代到新世纪,校友从八十多岁到二十多岁,几乎是祖孙三代还不止;从校友从事的职业来看,也是多方面的,所以是多元的。而且,非常难得的是,在整个筹备过程中,体现了非常多动人的事例,例如当接到广州校友会的通知说要请那个那个老老师时,我非常激动。在这里,以及刚刚林校长的举动,使我在下面坐的时候于心不安,非常激动。这些都体现了一中精神。
一中的精神,第一个是忠于党、忠于事业、忠于国家,爱国精神熔铸一中魂。大家当年在读书的时候就提出,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祖国的需要是我的志愿。所以当时在一中的志愿填报是最容易的,有同学被录取到青海林学院的草原专业,现在叫谁敢去?毕业新分配,少波同学的同班同学陈树钟申请到西藏,那时去西藏能有多少人呢?所以报纸给予了报道。所以说明一中的精神是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早上我跟一位校友座谈还说,因为按照一中精神服从分配,在努力工作里面中提拔出来,在奉献给国家人民的事业中再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人民国家自然会想起你。这是一中精神的第一个方面。
一中精神的第二个方面是刻苦努力、艰苦奋斗。大家还记得,刚才陈小明院士、陈小明校友提到1个月4.5元菜金的事,我和惠州校友会的同学谈到这些事的时候他们还津津有味,说一中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他们的财富。早上这位同学说到,当时一中的生活能够过,他觉得没什么困难。我记得还有一位同学周末回家拿钱,他跟我说,“钱是少,我老奶奶拿了很久才拿了3毛钱,她跟我说若是勤劳每天能存5分钱,所以我拿到这钱时心情非常沉重”。所以他便奋力拼搏,这便是一中精神。
一中精神的第三个方面是虚心好学,刻苦好学。记得当年一中的学子在吃饭时讨论数学题,还用调羹在桌上画图,结果不觉意中把沙子吃进口中;晚上老师老是劝大家熄灯了赶紧休息;早上五点多路灯下便有学子在读书;内宿经常来汇报说同学老是不听话,老在被窝里打手电筒看书。所以学子们的精神便是如此,一中的精神是刻苦努力,勇于创新,敢于怀疑,所以一中的校风很好,所以一中出来好多状元。以前我来省城开会的时候,一谈到是一中的领导,大家都非常尊重。有一名校友在越秀区当领导的时候,还经常拿一中的事例来激励教育界的同志。他宣传一中精神,因为他自己从一中精神里面汲取了力量。
一中精神的另一个体现是:所有一中的老师及学生,都以一中人为光荣。刚才林校长的举动令我非常激动,从他身上可以看出,一中人是这样的留恋一中,终身愿意为一中效劳,血液里面流淌着一中的分子,这一点我也经常跟自己说。退休后我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社会职务,学术界方面在国家级的荣誉有很多,但是我经常跟别人介绍说我是一中的教师,是一中人,因为我认为一中人是光荣的,一中的学子热爱集体,尊师爱生的精神令我非常感动。这次校友大会一些同学说到要请哪一位哪一位老老师时我非常感动,虽然已经是事隔几十年了。这体现了同学们这种感恩奉献、不忘母校、不忘老师的精神,也说明了母校老师给了他们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林校长身体不佳,还坚持坐着轮椅来参加校友大会,还有两位救护医生随身。他等了三个月,目的就是跟大家见面,跟广州校友见面。这种将一切献给一中的精神,为我们留下了榜样。一中的学子也是一样,为了对一中做奉献,各个方面都尽了自己的能力去做。
还有另一个方面,一中学子的道德是高尚的,守纪律。一中在精神建设方面也得到了省里的表彰,在校园里,当年有很多动人的事例,一人有难四方相帮。一声令下,一下子就都动起来,到外边参与劳动、宣传、扫大街活动,全城就都知道一中的学生出来了。一些老校友谈到在当年艰苦时还去挑大粪等送给农民,运载山石搞建设,等等。一中的精神什么时候都是无私奉献。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才有了大批特殊性格、特殊成就的一中人。所以你们的行动,根据同学们的反映,真真正正体现了一中精神。我感到非常高兴,我也认为自己要向大家学习,在各个方面体现我们的一中精神。
最近,广东省民政厅在对各地校友会的指导意见里面提到校友会成立要有三个指导思想。第一,弘扬母校的光荣传统,联系母校的同学,为母校做出贡献。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同学都做到了。我经常跟很多同学说,你们回忆下,几十年前,你们从母校走出来时赤手空拳,什么都没有,有不少同学还需要亲戚朋友的帮助,但现在来看,同学们都事业有成。这是为什么呢?他们按照党的指引、按照一中的精神,认真工作,无私奉献,所以社会也给予回报,所以现在很多同学也回报社会。刚才少波会长也提到了这一方面,所以你们的身上体现了一中的精神。民政厅关于校友会的第二个意见是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作报告,组织学习交流,推动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第三个是助困奖优,使得各地的公益事业得到发展。我在研究这三个条件的时候发现,一中校友会确确实实做到这一点。广州校友会真真正正做到这一点,同其他校友会一样。咱们助困奖优这一方面,现在也体现出来了。按照往年来说,考入一中的前几十名的高一新生,大多都被其他学校挖走。方校长也说到,一些学子经济非常艰苦,想要帮助他们但是苦于没办法。现在校友会捐了一个基金,所以最近新生放榜以后,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优秀的给予奖励,困难的给予生活补助,所以这是校友会在助困奖优方面的体现,这也是省民政厅的要求,做得非常好。所以参加我们校友大会的活动非常高兴。我们老人有个比较大的特点便是喜欢回忆,通过回忆对比,我认为,一中已经走上了新的台阶。一中曾经辉煌过,辉煌到什么程度呢?我跟大家说一下,当年清华、北大、人大来广东省录取,一年是一个学校10人,后来是20,但是在一个学校10人的时期,一中曾经有过北大清华12人,60届6班有6个清华北大。所以来省里开会的时候,提起一中校长人家都是非常尊重,原来曾近义校友、华师大的副校长,他握我的手的时候非常高兴,他说他为一中学子骄傲,他说他去录取场看到高分时,很多都是一中的学子,因为一中是母校,他也觉得很光荣,很骄傲。当年一中是这样的光荣,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变差了。但现在又变好了,今年一中的高考成绩刚才也听到了。过去在90年代以前,一中在录取新生时,第一志愿报考一中的有15000多人,我们录取200多人,是百里挑一。后来新世纪扩招了,我在招生办问到,每年报考一中第一志愿的约6000人,但录取1500多人,生源变差了。但现在不同了,一中录取是高质量,而且一个个都上网。加之,据我了解,往年普宁考生不愿报考一中,揭东设卡,揭西及惠来有个别优秀考生,也被民校挖走了。今年一中在这几个县的录取是几百人,这说明,现在很多优秀学子都往一中涌来。最近,林副市长对一中的工作也非常重视,到众多地方四处帮忙聘请优秀的名师,请北师大的教授及校长来一中进行调研,尽力办好一中。市领导对一中教育非常重视,表示将大力宣传一中,所以一中未来的前途将会非常辉煌,可以说,一个高潮将要到来。早上我来的时候,有校友请我题几个字,照理是题给揭阳一中广州校友的,但是那时没去考虑,就只是想着一中,于是点了顾炎武的两句诗:“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一中确实是这样的趋向,能够有这样的改变,需要靠大家的努力,靠党的领导,靠市政府的重视,靠老师们的努力,更主要是靠各地校友会的支持。广州校友会的支持最令人感动,关于这一方面的很多事迹,我以后将通过一些笔墨跟大家交流。
我非常高兴,我仍再三说,我是一中人。我骄傲地说,我是一中人。
(广州校友会记者组89届李俊杰根据大会录音整理)